发布时间:2025-05-13 13:50:59 作者:vancb 点击:96323 【 字体:大中小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创指涨1.26% 酿酒行业板块领涨
免罚总额达9000余万元 北京推行柔性监管新方式
山东济宁:“标准化”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浙江萧山:依法取缔16个非法回收电动自行车“黑窝点”
沪指午后震荡回落跌0.14% 通信设备板块走强
富硒寿乡,连州超40万亩良田开耕!
“耕”新致富 “魔”力佛冈
北京东城:严查雪糕等商品明码标价情况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未成年人“吃谷”谨防消费陷阱
陕西渭南开展“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
北京朝阳 对连锁便利店开展价格执法检查
浙江宁波发布2022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数据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选购儿童服装“四注意”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1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一把手处投诉 西安市灞桥区市场监管局贴心服务群众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受骗超500人、金额逾百万 浙江杭州查处一起养老诈骗案
三大指数小幅收跌 通信设备领涨
陕西安康:“三个面向”深入开展“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活动
浙江宁波发布2022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数据
陕西西安发布夏季餐饮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创业板指涨3.44% 电力设备板块涨幅居前
陕西咸阳:靶向发力 强化食品生产环节监管
徐玉娟:发挥科技创新“主引擎”作用带动产业革新
快评丨他们缺的不是报警器,而是报警的勇气